
“天气好的时候,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停满了游客的车,他们都是被这里的油菜花吸引来的。”3月17日,武陵区丹洲乡太平村文明屋场,村民李杰一边打扫自家庭院,一边骄傲地说,自家门口就是景区。
丹砂印象民宿
从市城区沅安路转入丹洲乡辖区,只见河滩碧绿,河渠清澈,桃花、油菜花盛放,田地里有村民在劳作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。太平村20组村道的两旁,民居的前庭后院栽种着各种花木,看不到一点垃圾。刚刚接女儿放学归来的李杰,看到房屋前坪被风吹来的几片枯叶,立即将其扫进了垃圾桶。李杰说,3年前,这里开始创建文明屋场,村民们主动拆除了围墙,视线更好了,道路通畅了,前来参观的市民停车方便了,村民卫生意识也上来了。不管什么时候,路上和院子里都看不到垃圾。
当好环境成为村民的共识,乡村文明意识就“种”进了村民的心里。
丹洲乡太平村文明屋场示范点创建公示栏
从太平村到楠木村的路上,花木繁茂的庭院、路旁的草坡以及偶尔闪出的一树桃花,都让人不禁想停下车来走一走,领略一下这个文明乡镇的风采。武陵区丹洲乡获评“2022届湖南省文明乡镇”后,成了城郊新型乡村振兴的样板,正引领着乡村文明新风尚。
楠木村最吸引人的,除了成片盛开的桃花林,就是“代春日间照料中心”。
楠木村代春日间照料中心
“来来来,我们再下一盘棋。”“那我今天就不得让你了……”在位于大片桃花林对面的代春日间照料中心,二三十位老人正在活动室下棋、看书、聊天。
楠木村共有65岁以上老人200多人。为了让他们有一个舒适的活动场所,楠木村以“中国好人”陈代春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。周一至周五,全村65岁以上老人都可以来此开展活动。照料中心的日常事务由75岁的老党员胡友义打理,10位老人自发轮流担任志愿者。当天,担任志愿者的是73岁的程道和与66岁的杨丕利,他们负责烧水倒茶、打扫卫生、组织活动等。
因照顾邻居陈月秀20多年,陈代春先后被评为“湖南好人”“中国好人”。2021年11月,武陵区民政局、丹洲乡党委政府和楠木村共同出资建成代春日间照料中心。这个包括棋牌室、影像厅、阅览室、心理咨询室、保健按摩室的老年人活动场所,深受当地老人的喜爱。
“中国好人”陈代春在楠木村代春日间照料中心担任志愿者
“中心就是老人的另一个家,他们玩得很开心。这里还提供午餐,5元一餐。”陈代春笑着说,考虑到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,午餐的差价由村里补贴;老人们觉得村里也不宽裕,就主动开辟出了一块空地种菜。
沿着紧靠沅水大堤的村道一路向西,便到了远近闻名的“艺丹沅”文艺部落。一栋栋改造过的民宅,带着强烈的艺术气质出现在我们眼前。每栋民宅的入口,都有一个彰显主人品位的门牌:艺丹沅、养素园、沅水垚、尘外隐舍……
丹洲小院
曾看到有市民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:如果你想在城郊的村落里有一个家,那就去丹洲,去“艺丹沅”。
几年前,市民黎立平来到丹洲乡丹砂村租民宅。擅长制陶的他想在附近乡镇找一个比较空阔的地方,把制陶实习基地建起来。正好,腰包渐渐鼓起来的部分村民或在城里买了商品房,乡下的房子空了出来;或是新修了楼房,原来的平房空了出来。就这样,空置的民宅与寻找创作空间的艺术家和从事新型业态的市民相遇了。“艺丹沅”文艺部落在丹洲乡丹砂村诞生了。
租赁与改造,都是民间行为。由于装修、停车、垃圾处理方式等问题,前来租房的“新村民”与丹洲原居民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。丹洲乡党委、政府和丹砂村发现了这些苗头,立即介入处理,化解矛盾。现在,沿着丹砂村的村道行走,不时可以看到村道旁的停车位。这些利用道路旁空地顺势修建的停车坪,有效解决了“新村民”和前来游玩市民的停车难题。
丹洲乡大草原
丹洲乡党委、政府坚持党建引领,围绕乡村振兴核心目标,利用文旅这块“磁石”,让农村空心房“苏醒”了。为了促进新老村民“融合”,乡、村两级工作人员对“艺丹沅”文艺部落进行实地测量,成立农宅合作社,打造“宅屋所有人+‘新村民’+合作社”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“新村民”不再把自己当过客,而是以村民身份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。
随着一批批艺术家和手工艺人陆续在义渡村和丹砂村扎根,丹洲乡的“引力”也越来越大。“艺丹沅”文艺部落共吸引55户87人落户。各色民宿以及沅水民谣社、丹洲美术馆等文旅项目相继入驻义渡村。
一审/何勇 二审/徐靖峰 三审/邱伟
来源/常德日报
编辑/蔺萍
出品人/王艺英
主管/中共常德市武陵区委宣传部
责编:蔺萍
来源:武陵区融媒体中心
筑巢引凤 “职”等你来!武陵区2025年产业园区企业网络专场招聘会火热来袭
警惕!“联合旅业”投资返利存在风险,小心“馅饼”变“陷阱”
国家喊你减肥啦!健康体重, 一起行动~
关注!湖南出台《若干措施》支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
就医更便捷~3月起,这笔钱不再交
需要求职的看过来,2025年武陵区“春风行动”网络招聘会来了~
武陵疾控提醒您:新春开学季,这些传染病要预防!
过年去哪儿?老西门精彩新春活动“菜单”,请查收→
下载APP
分享到